琅琊台酒,山东省鲁酒代表品牌之一,青岛市黄岛区著名传统历史名酒特产,因主产于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地区并历史久远得名。
琅琊台酒的酿造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以前,其发展过程大体上是发轫于春秋战国,繁荣于秦汉,鼎盛于唐宋。其中,秦汉时期是琅琊台酒发展的重要阶段。据传,春秋战国时期,琅琊台酒的酿造始于越王勾践。史书记载,越王勾践经过卧薪尝胆,发愤图强,终于打败吴国。为称霸中原,于公元前472年迁都琅琊,并把吴越之地的酿酒方法传到琅琊。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践传授的酿酒方法,取琅琊山泉之水精工酿制成酒,献于勾践。勾践饮后连声称赞胜过吴越之酒,并为酒取名“琅琊红”。
公元前219年,秦始皇为求长生药初到琅琊,徐福为实现自己远航海外的宏愿,晋见始皇帝,投其所好,上书称海外有蓬莱、方丈、瀛洲三座神山,山有仙药,以药入酒,食之可长生不老,并献上本地美酒,诈称是按神人所授之法酿制,饮之可益寿延年。始皇闻之大喜,急令左右取酒品尝,果然是酒香浓郁、清冽甘甜、沁人心脾的仙酒。始皇帝大加赞赏,将此酒定为宫廷专用酒,并为酒取名“琅琊台御酒”。
北宋时期,古琅琊台港“日出千杆旗,日落万盏灯”,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军港和渔港,海运的发达,使商业兴旺,进一步繁荣了琅琊地区的经济。正是在这种国泰民安、农业发达、商贾兴旺,经济繁荣的环境中,琅琊台酒完成了由米酒、水酒向蒸馏酒的转变,发生了质的变化,带来了琅琊台酒的一次革命,北宋时期的琅琊台酒已具有了现代琅琊台酒的风格和口味。
近50多年来,琅琊台酒深掘传统“老五甑”工艺,采用回槽多轮发酵技术和串蒸技术,精耕细做,具备了“窖香浓郁、绵甜甘冽、落口爽净、回味悠长”等典型的浓香型白酒特点,屡次行评,均受到酿酒专家好评。